記不清這是第幾天沒出門了,唯一“放風”(買菜、取快遞)的機會也“讓”給了娃他爹。
這兩天看視頻,上海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接受《新京報》采訪時說:“世界上最有效的藥是人體的免疫力,現在對于新冠患者除了隔離,就是幫患者挺過2周,2周后,患者自己的抗體就起來了,自身對這個強大的病毒就有抵抗力量了,現在醫生做的事情就是‘熬’,熬到體內抗體恢復到可以對抗病毒?!?/P>
說白了,就是拼免疫力。雖然現在醫學界對這次的新冠狀病毒還在認知中,每天可能都有新發現,但免疫力起關鍵性作用是個共識。
日常我在編輯健康類圖書時,也時常會遇到免疫力的問題。很早以前,我們都是寫如何提高免疫力,后來跟一些醫生、營養師聊天,自己也看了一些相關的書籍,發現寫“提高免疫力”并不嚴謹,因為免疫力也不是越高越好,所以后來再編輯圖書時我們都將“提高免疫力”改成“調節免疫力”了。不過很多人還是需要增強免疫力的。
現在很多人都在吃維生素C,希望可以快速增加免疫力。這個可能心理作用更大一些。免疫力不是說補就能補出來的。當然,如果近期減少出門,導致吃新鮮蔬菜水果的數量有所下降,適當補充一些維生素C也是OK的。
人體免疫系統就是人的健康維護體系,怎么強調人體免疫的重要性都不為過。
免疫系統是機體內非常復雜的一個機制。簡單說,免疫的這個網絡由三部分組成,免疫系統通過三道防線來保護機體。第一和第二道防線是人體天生的免疫能力,第三道是后天獲得的,也就是出生以后才產生的,最后這道防線能保持對炎癥(感染)的記憶,對于一些炎癥(感染),可能由于后天的免疫記憶(抗體的產生),一生不會出現第二次,這也是嬰兒出生后,就要進行各種免疫接種的原因。
人類大部分的疾病都是跟人體免疫有關的,人們之所以得病,一般與三種情況有關:免疫系統認不出“壞分子”;把“好人”當“壞分子”了;雖然認出了“壞分子”,但實在打不過。
不過從我編輯圖書的經驗來看,大多數讀者對機制、原理問題并不太感興趣,更想知道的是 “我該怎么辦?”
我查閱了一些書籍,再加上以往編書及個人經歷,長遠來說:
? 均衡營養。要好好吃飯,啥都吃點(野生動物就算了)。這個大家都知道,不細說了,七大營養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膳食纖維、維生素、礦物質、水)要齊全。
? 適當鍛煉身體。我正在編輯的一本武學泰斗吳彬老爺子寫的《行意合一享健康》一書,提到了世界各國的運動指南,簡單概括就是每周要有150~30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或75~150分鐘高強度有氧運動,或兩種活動量組合。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多數國家都強調選擇自己喜歡的活動方式,并按照自己的活動方式進行。一般人不提倡挑戰身體極限,能長期堅持是關鍵。
? 打疫苗。這一點很多人都容易忽視或者對此存在一些誤解,害怕疫苗的不良風險。其實接種疫苗為的就是刺激人體產生針對特定病原體的免疫力,而且這個免疫力一旦產生,人體的免疫系統會記憶很久。張文宏醫生告訴我們,人類能夠走到今天,對人類衛生貢獻最大的就是疫苗和清潔的飲用水,這兩個是使人類壽命大幅度提高的主要原因。疫苗分兩種,一種是強制性注射的一類疫苗,還有一種是二類疫苗,流感疫苗就是二類疫苗,接種流感疫苗可以達到60%的預防率,因為流感病毒每天都在變異,能達到這個預防率也不易了。建議大家每年及時接種,特別是老年人、兒童、肥胖者、免疫力低下者。
? 好好睡覺。這一點應該是見效最快的。今天早上同事在匯報家里疫情時,焦慮地說:“我老公昨天開始頭暈、乏力,但是不發燒?!蔽艺f他是不是最近老看手機,睡覺晚。同事說,倒是不怎么看手機,但是除了工作就是看電腦玩游戲,睡得很晚。我說你今天晚上讓他10點前睡,就沒這癥狀了。
其實我自己也是,最近一直在家辦公,多數情況都是靠手機來溝通,感覺比單位上班累多了,連續三四天忙到晚上八九點,馬上睡覺?不存在,朋友圈還沒刷呢,沒有一天是晚上12點前睡的,每天又不出門,沒啥運動量。前天早起開始嗓子疼、胸口癢癢的想咳嗽,渾身也有點乏力疼痛。于是就趕緊煮銀耳蓮子羹喝,再加板藍根,中午增加午睡,晚上11點前睡覺,睡不著就閉眼躺著,肯定是比半靠著看微信強。結果今天早上所有癥狀全無。這樣的情形也有好幾次了,所以我覺得休息好是最快提高免疫力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