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分子遺傳學:第三版(國家出版基金項目、“十三五”國家重點出版物出版規劃項目)》
作者:
(美)拉里·斯奈德(Larry Snyder),(美)溫蒂·錢普尼斯(Wendy Champness)
出版日期:
2016-05-01
字數:
1168000
開本:
大16
頁數:
752
分類:
生物
ISBN:
978-7-5184-0553-4
定價:
¥240.00
官網優惠價格:
¥192
您也可以去
購買(點擊圖標進入購買頁)
內容簡介
[ ]
圖書目錄
1 緒論
1.1 生物界
1.1.1 真細菌
1.1.2 古菌
1.1.3 真核生物
1.1.4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
1.2 遺傳學
1.3 細菌遺傳學
1.3.1 細菌是單倍體生物
1.3.2 傳代時間短
1.3.3 無性繁殖
1.3.4 可在瓊脂平板上形成菌……1 緒論
1.1 生物界
1.1.1 真細菌
1.1.2 古菌
1.1.3 真核生物
1.1.4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
1.2 遺傳學
1.3 細菌遺傳學
1.3.1 細菌是單倍體生物
1.3.2 傳代時間短
1.3.3 無性繁殖
1.3.4 可在瓊脂平板上形成菌落
1.3.5 菌落易于純化
1.3.6 可進行梯度稀釋
1.3.7 篩選
1.3.8 細菌菌株具有可貯存性
1.3.9 基因交換
1.4 噬菌體遺傳學
1.4.1 噬菌體是單倍體
1.4.2 噬菌體篩選
1.4.3 噬菌體雜交
1.5 細菌分子遺傳學發展簡史
1.5.1 細菌中的遺傳
1.5.2 轉化
1.5.3 接合
1.5.4 轉導
1.5.5 基因內重組
1.5.6 DNA半保留復制
1.5.7 mRNA
1.5.8 遺傳密碼
1.5.9 操縱子模型
1.5.10 分子生物學中的工具酶
1.6 內容簡介
推薦讀物
2 細菌染色體:DNA結構、復制及分離
2.1 DNA結構
2.1.1 脫氧核糖核酸
2.1.2 DNA鏈
2.1.3 5′端和3′端
2.1.4 堿基配對
2.1.5 反平行結構
2.1.6 大溝和小溝
2.2 DNA復制機制
2.2.1 脫氧核糖核酸前體合成
2.2.2 脫氧核糖核酸聚合反應
2.2.3 半保留復制
2.2.4 雙鏈DNA的復制
2.3 復制錯誤
2.3.1 編輯
2.3.2 甲基化錯配修復
2.3.3 編輯和錯配修復在保持復制忠實性的作用
2.4 細菌染色體復制與細胞分裂
2.4.1 細菌染色體結構
2.4.2 細菌染色體復制
2.4.3 染色體復制起始
2.4.4 染色體復制終止
2.4.5 染色體分離
2.4.6 復制叉的位置
2.4.7 細胞分裂
2.4.8 細胞分裂與染色體復制的協調
2.4.9 復制起始時機
2.5 細菌擬核
2.5.1 擬核中的超螺旋
2.5.2 拓撲異構酶
2.6 細菌基因組
2.7 抗生素影響DNA復制及其結構
2.7.1 阻斷前體合成的抗生素
2.7.2 阻斷脫氧核糖核酸聚合的抗生素
2.7.3 影響DNA結構的抗生素
2.7.4 影響促旋酶的抗生素
2.8 DNA的分子生物學操作
2.8.1 限制性內切酶
2.8.2 分子雜交
2.8.3 DNA復制所用酶的應用
2.8.4 細菌基因組的隨機鳥槍法測序
2.8.5 特殊位點突變
2.8.6 聚合酶鏈反應
小結
思考題
習題
推薦讀物
3 細菌的基因表達:轉錄、翻譯和蛋白質折疊
3.1 概要
3.2 RNA的結構和功能
3.2.1 RNA的類型
3.2.2 RNA的前體
3.2.3 RNA的結構
3.2.4 RNA加工和修飾
3.3 轉錄
3.3.1 細菌RNA聚合酶的結構
3.3.2 轉錄概述
3.3.3 轉錄的細節
3.3.4 rRNA和tRNA
3.4 蛋白質
3.4.1 蛋白質結構
3.4.2 翻譯
3.4.3 蛋白質合成細節
3.4.4 遺傳密碼
3.4.5 翻譯起始
3.4.6 翻譯終止
3.4.7 多順反子mRNA
3.4.8 RNA酶、mRNA加工和降解
3.5 蛋白質折疊
3.5.1 DNAK蛋白和其他Hsp70分子伴侶
3.5.2 引發因子和其他分子伴侶
3.5.3 伴侶蛋白
3.6 膜蛋白和蛋白質輸出
3.6.1 轉移酶系統
3.6.2 信號序列
3.6.3 靶向因子
3.6.4 蛋白質分泌
3.6.5 二硫鍵
3.7 基因表達調控
3.7.1 轉錄調控
3.7.2 轉錄后調控
3.8 內含子和內含肽
3.9 有用的概念
3.9.1 開放式閱讀框
3.9.2 轉錄和翻譯融合
3.9.3 細菌基因組注解
3.10 阻斷轉錄和翻譯的抗生素
3.10.1 轉錄的抗生素抑制因子
3.10.2 翻譯的抗生素抑制因子
小結
思考題
習題
推薦讀物
4 細菌遺傳分析:正向和反向
4.1 定義
4.1.1 遺傳學中的術語
4.1.2 遺傳學命名
4.2 細菌遺傳學中有用的表型
4.2.1 營養缺陷型突變體
4.2.2 條件致死突變體
4.2.3 抗性突變體
4.3 細菌的遺傳性
4.3.1 Luria和Delbruck實驗
4.3.2 Newcombe實驗
4.3.3 Lederbergs實驗
4.4 突變率
4.4.1 確定細胞代數
4.4.2 確定一次培養中突變出現的數量
4.4.3 表型延遲
4.4.4 數量遺傳學的實際含義
4.5 突變類型
4.5.1 堿基對改變
4.5.2 移碼突變
4.5.3 缺失突變
4.5.4 倒位突變
4.5.5 串聯重復突變
4.5.6 插入突變
4.6 回復突變與突變抑制
4.6.1 基因內抑制子
4.6.2 基因間抑制子
4.6.3 無義抑制子
4.7 細菌的遺傳分析
4.7.1 突變體分離
4.7.2 獨立突變體分離
4.7.3 突變體篩選
4.7.4 通過重組進行遺傳作圖
4.7.5 互補實驗
4.7.6 遺傳雜交
4.7.7 用Hfr雜交進行遺傳作圖
4.7.8 通過轉導和轉化對細菌標記作圖
4.7.9 轉化和轉導的其他應用:菌株構建
4.8 基因置換和反向遺傳學
4.9 鼠傷寒沙門菌中his操縱子串聯重復序列的分離
4.9.1 串聯重復長度的測定
4.9.2 自發重復的頻率
小結
思考題
習題
推薦讀物
5 質粒
5.1 什么是質粒
5.1.1 質粒的命名
5.1.2 質粒編碼的功能
5.1.3 質粒的結構
5.2 質粒的性質
5.2.1 復制
5.2.2 ori區域的功能
5.2.3 質粒復制的控制機制
5.2.4 防止質粒丟失的機理
5.2.5 質粒的Par系統
5.3 構建克隆載體質粒
5.3.1 尋找質粒的ori區
5.3.2 質粒克隆載體舉例
5.3.3 廣宿主范圍的克隆載體
5.3.4 利用質粒載體進行基因替換和功能基因組研究
小結
思考題
習題
推薦讀物
6 接合
6.1 概述
6.2 革蘭陰性菌中接合過程的DNA轉移機制
6.2.1 轉移(tra)基因
6.2.2 oriT序列
6.2.3 雄性專一性噬菌體
6.2.4 轉移效率
6.2.5 質粒的種間轉移
6.2.6 可移動性質粒
6.2.7 革蘭陰性菌中Tra系統的遺傳分析
6.2.8 Tra突變質粒的分離
6.2.9 互補實驗確定tra基因數量
6.3 借助質粒進行的染色體轉移
6.3.1 Hfr菌株的形成
6.3.2 通過整合質粒進行染色體DNA轉移
6.3.3 染色體轉移
6.3.4 prime因子
6.4 革蘭陽性菌的轉移系統
6.5 其他類型的可轉移因子
小結
思考題
習題
推薦讀物
7 轉化
7.1 天然轉化
7.1.1 轉化的發現
7.1.2 感受態細胞
7.1.3 枯草芽孢桿菌中感受態的調控
7.1.4 天然轉化模式的實驗證據
7.1.5 天然感受態細菌的質粒轉化和噬菌體轉染
7.1.6 天然轉化的作用
7.2 天然轉化對正向和反向遺傳學的重要性
7.3 人工誘導感受態
7.3.1 鈣離子誘導
7.3.2 電穿孔
小結
思考題
習題
推薦讀物
8 烈性噬菌體:發育、遺傳和普遍性轉導
8.1 噬菌體的裂解周期
8.1.1 T7噬菌體:一種編碼RNA聚合酶的噬菌體
8.1.2 T4噬菌體:轉錄激活子、抗終止、一種新的σ因子、復制偶聯轉錄
8.2 噬菌體DNA的復制
8.2.1 單鏈環狀DNA噬菌體
8.2.2 T7噬菌體:形成串聯體線性DNA
8.2.3 T4噬菌體:另一個形成串聯體的線性DNA
8.3 噬菌體裂解性
8.4 噬菌體遺傳分析
8.4.1 細胞感染
8.4.2 噬菌體雜交
8.4.3 噬菌體重組和互補實驗
8.4.4 用T4噬菌體γⅡ基因進行的遺傳學實驗
8.4.5 噬菌體遺傳連鎖圖譜的構建
8.5 普遍性轉導
8.5.1 轉導性噬菌體的組成
8.5.2 穿梭噬粒
8.5.3 轉導在細菌進化中的作用
小結
思考題
習題
推薦讀物
9 溶原性:λ噬菌體及其在細菌致病中的溶原性轉變
9.1 λ噬菌體
9.1.1 裂解周期的形成
9.1.2 λDNA的復制
9.2 溶原性
9.2.1 cⅡ基因產物
9.2.2 λ噬菌體整合
9.2.3 溶原性的保持
9.2.4 超感染的免疫
9.2.5 λ誘導
9.2.6 裂解和溶原周期的競爭
9.3 特殊轉導
9.4 其他的溶原性噬菌體
9.4.1 P2噬菌體
9.4.2 P4噬菌體
9.4.3 P1、N15噬菌體:質粒原噬菌體
9.4.4 Mu噬菌體
9.4.5 溶原性噬菌體作為克隆載體
9.5 溶原性轉變和細菌的致病性
9.5.1 大腸桿菌和痢疾:志賀毒素
9.5.2 白喉
9.5.3 霍亂
9.5.4 肉毒桿菌中毒和破傷風
9.5.5 提要
9.6 用λ噬菌體進行的遺傳學實驗
9.6.1 λ溶原性噬菌體的遺傳學
9.6.2 CⅠ抑制子遺傳學
9.6.3 λnut突變體的分離
9.6.4 宿主nus突變體的分離
小結
思考題
習題
推薦讀物
10 轉座、位點特異性重組和重組酶家族
10.1 轉座
10.1.1 轉座概述
10.1.2 細菌轉座子結構
10.1.3 細菌轉座子類型
10.1.4 轉座分析
10.2 轉座機制
10.2.1 Tn3轉座的遺傳學條件
10.2.2 Tn3和Mu轉座的分子模型
10.2.3 Tn10和Tn5轉座
10.3 DDE轉座子轉座的詳細過程
10.4 滾環復制轉座子
10.5 Y和S轉座
10.6 轉座子的一般特征
10.6.1 靶位點特異性
10.6.2 對插入位點鄰近基因的影響
10.6.3 轉座調節
10.6.4 靶點免疫性
10.7 轉座子突變
10.7.1 質粒的轉座子突變
10.7.2 細菌染色體轉座子突變
10.7.3 所有細菌中的轉座子突變
10.7.4 用轉座子突變進行隨機基因融合
10.7.5 體內克隆
10.8 位點特異性重組
10.8.1 對介入DNA進行發育調控切除
10.8.2 整合酶
10.8.3 解離酶
10.8.4 DNA反轉酶
10.9 Y和S重組酶
10.9.1 Y重組酶作用機理
10.9.2 S重組酶作用機理
10.10 轉座和位點特異性重組在細菌適應性中的重要性
小結
思考題
習題
推薦讀物
11 同源重組的分子機理
11.1 同源重組概述
11.1.1 條件1:在雜交區域具相同或非常相似的序列
11.1.2 條件2:雙鏈DNA分子間堿基互補配對
11.1.3 條件3:重組酶切割和再連接
11.1.4 條件4:四條鏈參與雜合雙鏈的形成
11.2 重組的分子模型
11.2.1 Holliday雙鏈侵入模型
11.2.2 單鏈侵入模型
11.2.3 雙鏈斷裂修復模型
11.3 大腸桿菌中基因重組的分子基礎
11.3.1 chi(χ)位點和RecBCD核酸酶
11.3.2 RecFOR途徑
11.3.3 聯會形成和RecA蛋白
11.3.4 Ruv和RecG蛋白,Holliday叉的遷移和剪切
11.4 噬菌體基因重組途徑
11.4.1 T4、T7噬菌體的Rec蛋白
11.4.2 rac原噬菌體的RecE途徑
11.4.3 λ噬菌體red系統
11.5 細菌中基因重組的遺傳分析
11.5.1 分離大腸桿菌Rec-突變子
11.5.2 其他重組基因突變體的分離
11.5.3 重組中基因轉換和異源雙鏈體形成的其他證明
小結
思考題
習題
推薦讀物
12 DNA修復和突變
12.1 DNA修復的證據
12.2 特異性修復途徑
12.2.1 堿基的脫氨基
12.2.2 活性氧導致的損傷
12.2.3 烷化劑導致的損傷
12.2.4 UV輻射導致的損傷
12.3 通用修復機制
12.3.1 甲基化錯配修復系統
12.3.2 核苷酸切除修復
12.4 DNA損傷耐受機制
12.4.1 對受損復制叉的重組修復
12.4.2 SOS誘導修復
12.4.3 SOS突變誘導機制
12.4.4 UmuD′2C復合體跨損傷合成機制
12.5 大腸桿菌中修復途徑小結
12.6 噬菌體修復途徑
小結
思考題
習題
推薦讀物
13 基因表達調控:操縱子
13.1 細菌的轉錄調控
13.2 負轉錄調控
13.2.1 大腸桿菌lac操縱子
13.2.2 大腸桿菌lacI基因精細結構分析
13.2.3 大腸桿菌gal操縱子
13.2.4 生物合成操縱子的負調控:原阻遏物和輔阻遏物
13.3 正調控
13.3.1 大腸桿菌L-ara操縱子
13.3.2 大腸桿菌麥芽糖操縱子
13.3.3 tol操縱子
13.4 轉錄衰減調控
13.4.1 大腸桿菌trp操縱子的衰減調控
13.4.2 枯草芽孢桿菌trp操縱子的衰減調控
13.4.3 大腸桿菌bgl操縱子的調控
13.4.4 通過改變mRNA二級結構的調控
13.4.5 核糖開關調控
13.5 翻譯后調控:反饋抑制
13.5.1 色氨酸操縱子反饋抑制
13.5.2 異亮氨酸-纈氨酸操縱子
13.5.3 翻譯后酶的修飾
13.6 已測序基因組中操縱子分析
13.6.1 操縱子等位基因
13.6.2 調控等位基因和元件
小結
思考題
習題
推薦讀物
14 全局調控:調節子和激活子
14.1 分解代謝物敏感型操縱子
14.1.1 cAMP和cAMP結合蛋白
14.1.2 大腸桿菌分解代謝物調控的遺傳學分析
14.1.3 cAMP在其他生物中的作用
14.1.4 基于腺苷酸環化酶的細菌雙雜交系統
14.2 氮素同化調控
14.2.1 氮素同化途徑
14.2.2 分解代謝阻遏物、Ntr系統和氨基酸降解操縱子調控三者間的協同
14.2.3 腸道細菌氮素調控的遺傳學分析
14.3 細菌脅迫的反應
14.3.1 熱激調控
14.3.2 革蘭陰性菌中通用的脅迫反應
14.3.3 革蘭陽性菌中通用的脅迫反應
14.4 細胞質外(細胞膜上)的脅迫反應
14.4.1 Porin合成調控
14.4.2 通過CpxA-CpxR調控外膜脅迫反應:雙組分傳感激酶反應———調節子系統
14.4.3 細胞膜外的功能:大腸桿菌σE
14.5 大腸桿菌中鐵元素調控
14.5.1 Fur調節子
14.5.2 RyhBRNA
14.5.3 順烏頭酸酶翻譯抑制子
14.6 病原細菌毒性基因調控
14.6.1 白喉
14.6.2 霍亂和群體感應
14.6.3 百日咳
14.7 核糖體和tRNA合成調控
14.7.1 核糖體蛋白
14.7.2 rRNA和tRNA合成調控
14.8 調控網絡的微陣列和蛋白質組分析
14.8.1 轉錄組分析
14.8.2 蛋白質組學分析
14.8.3 從基因到調節子到網絡到遺傳分析
小結
思考題
習題
推薦讀物
15 細菌細胞的分區和出芽
15.1 大腸桿菌中蛋白質轉運分析
15.1.1 利用mal基因研究蛋白質轉運:信號序列、sec和SRP
15.1.2 Tat分泌途徑
15.2 革蘭陰性菌內膜蛋白跨膜域的遺傳分析
15.3 蛋白分泌
15.3.1 革蘭陰性菌中蛋白分泌系統
15.3.2 革蘭陽性菌中蛋白分泌
15.3.3 分選酶
15.3.4 分選酶依賴型途徑的例子:鏈霉菌芽孢的形成
15.4 枯草芽孢桿菌芽孢形成的遺傳學分析
15.4.1 調控芽孢形成基因的鑒定
15.4.2 芽孢形成的起始調控
15.4.3 芽孢形成基因的分區域調控
15.4.4 σ因子在芽孢形成調控中的作用分析
15.4.5 發育期中間狀態的調控
15.4.6 芽孢形成基因的發現:突變子捕獲、抑制子分析和功能基因組學
小結
思考題
習題
推薦讀物
詞匯表
[ 展開全部隱藏部分 ]